据相关数据报告,每1万平方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,会产生建筑垃圾500吨-600吨,而拆除1万平方米旧建筑,将产生7000吨-1.2万吨建筑垃圾。预计未来10年,我国平均每年将产生15亿吨以上的建筑垃圾,到2030年将达到73亿吨。
为此,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、生态环境部、财政部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8个部委去年联合印发了《“十四五”时期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工作方案》(简称《方案》)。《方案》指出,要推动100个左右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“无废城市”建设,到2025年,基本实现固体废物管理信息“一张网”。
事实上,我国是较早提出“无废城市”概念的国家,但相比于发达国家,我国在“无废城市”建设方面起步稍晚。目前,我国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处于探索期,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都有较大提升空间,而德国,意大利在这方面有着成熟先进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。
目前,我国在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方面取得一定成果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综合贡献率超过25%,但仍然存在利用率低,推进缓慢等问题。
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。不论是国内,还是国外,建筑垃圾、固废处理都显得格外重要。毕竟一个城市的面貌很大程度上反映其经济发达的程度。我们在借鉴德国、意大利建筑垃圾,固废处理的经验基础上,可以利用先进的建筑垃圾处理设备,提高再生骨料使用效率,共建美好家园。
联系电话
微信扫一扫